版本更新 2019-08-26
新增功能: 績效報告-平均績效(精簡)。
位置: 績效報告>平均成本法
1. 平均成本法績效精簡版- 運用個股平均成本法為基礎,計算損益。
2. 共同檢視總損益、未賣出持股及已賣出獲利。
3. 用於長期買賣個股時,加計股利、減資等情況,其單位平均成本及損益的狀況。
(以上持股為隨機範例資料,請勿做為投資依據)
個股績效成本計算: 先進先出法 及 平均成本法
不同時間買進的股票(共計204,908)
截至4/9共賣出了二張,總計115,122 (56,383+58,739),而手上的持股還剩二張,此時要如何計算已賣出的股票賺或賠了多少呢?
既然我們知道賣出的金額(115,122),接下來就是賣出成本金額的問題了,在這裡我們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計算已賣出的損益:
先進先出法
依時間先後順序,將先購買的股票金額,先賣出。
賣出成本 = 54,846(1/8) + 52,374(1/10) = 107,220先進先出法
依時間先後順序,將先購買的股票金額,先賣出。
損益 = 115,122 - 107,220 = 7,902
平均成本法
依所有買進的股票平均值計算平均單位成本(1股買多少錢)。
購買總成本 = 54,846+52,374+49,069+48,619 = 204,908
平均成本(1股) = 204,908 / 4,000 (共買4張) = 51.227
賣出總成本 = 51.227 * 2,000 (共賣2張) = 102,454
損益 = 115,122 – 102,454 = 12,668
再選擇成本計算方式時,與投資者的操作方式及偏好有關,以平均成本法來說:
因為我們沒有辦法預測股價最高點或最低點,所以當我們不斷的逢低加碼時,可以持續的降低單位成本,而公司發放的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也視為購買成本的降低。
平均成本法會因為持有的時間越長,單位的持股成本下降的空間會越大。
另一種方式,先進先出法,顧名思義,先購買的股票先出售,在計算單位成本時,仍然是將所有購買的成本做平均,只是會先扣掉已賣出的成本(1/8及1/10賣出的成本)將剩下的股數再做平均。
在UPGEAR.NET 股票投資管理中可以做選擇,但不管選擇是先進先出或者平均成本法,最後在加總計算持股損益及已實現損益時,加總的結果會是一樣的。
熱門文章:
持股股利收入-預估收益及預估殖利率 (依持有成本)
自選組合(口袋股管理)
有關偏好設定的其他文章:
手續費(含折扣)與交易稅設定
定期定額存入設定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能不能增加『後進先出法』?也就是進行區段操作的時候,最後買入的股票,最接近現值,採用後進先出的方式,也較能反映當時狀況。
回覆刪除舉例來說: 我依照 700 600 500 400 攤平的方式買入,當價格升到 450 時我可考慮賣掉一張,依照平常先進先出的方式我將會賣掉 700 那張,結果大賠,且後續的均價也會低估。 但是若採用 後進先出的方式,我是賣掉 400 那張,顯示 小賺,存貨均價也不會給低估,這樣比較適合 中長期 的區段操作方式買賣。
同戶頭不能後進先出
刪除對! 目前沒有後進先出法, 因為我們的開發資源也有限, 會以贊助會員的需求為優先考量,
刪除若此需求的用戶夠多的話, 我們也會納入評估, 謝謝您.
在"投資績效"好像缺了"平均成本"此欄位
回覆刪除例如:50元買進,56元賣出,50元再買進
等於成本為53元?
在投資績效的先進先出法及平均成本法裡, 其中的欄位"單位成本",便是你提的平均成本喔.
刪除